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井氏源流  
井氏郡望
chinajings.com chinajing.cn  2011-3-6 13:34:15  中华井氏网  

井氏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例如: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要特别注意的是:“京兆”并非仅指陕西长安地区,凡历朝历代由中央政府直辖的都城周边地区,皆可称为“京兆”,例如北宋时期的开封一带、南宋时期的杭州一带、元朝时期的北京一带,皆为京兆。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秦始皇三年(壬午,公元前219年)曾分置兴平郡。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一带为扶风郡。

  滨 州:早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王朝时期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西汉初期先后建有郡或国,隋朝时期开始置州,清朝时期升州为府,民国时期初曾一度置道,民国政府先后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专署及鲁北行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渤海区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滨州行政区域不断调整、变更:195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决定,撤消渤海行政区,对原辖专区进行调整,建立惠民专区,党政机关驻惠民县城,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博兴,和今已属东营的利津、垦利、广饶,今已属淄博的高青、齐东共十二县。1958年10月,惠民专区领导机关迁驻滨县北镇新建城区。1958年10月30日,中共山东省委通知,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专区领导机关迁驻张店。1961年1月,撤消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专区领导机关迁回滨县北镇。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与惠民专署被地区革命委员会代替。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滨州地委。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4年,为了与滨州市统一地名,惠民地区党政机关驻地北镇改为滨州。1985年,全区辖滨州市和滨县、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高青共一市八县。1992年3月,为了使地区与驻地名称统一,惠民地区改名为滨州地区。1994年,全区辖滨州市和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共一市六县。2000年,撤地改市,在滨州地区原有行政区域建立滨州市,辖滨城区和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一区六县。2001年4月,在滨州市新市区的西部成立了省级开发区,此后滨州市所辖为两区六县。

 

                     (中华井氏网总编辑井朝阳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并初步校正,欢迎各位提出异议,共同完善)

相关新闻
·井氏堂号
·井姓的迁徙分布(最新资料)
·井姓的迁徙分布(最新资料)
·部分家谱族谱状况
·河北威县井氏字辈
·江苏连云港井氏字辈
·黑龙江亚布力井氏字辈
·河南信阳井氏字辈
 视觉焦点
井氏源流(一):出自姜
井氏源流(一):出自姜
 文章排行
1. 井氏堂号
2. 井氏郡望
3. 井姓的迁徙分布(最新资料)
4. 井姓的起源
5. 井氏源流(五):【和尔钦氏】Hercin Hala 本
6. 井氏源流(四):出自姜姓,伯夷的后代
7. 井氏源流(三):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作为姓氏
8. 井氏源流(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
9. 井氏源流(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